主营业务 main business
联系我们 Contact Us

电话:0510-85858466

手机:15161690312

邮箱:cantenghr@163.com

地址:无锡新区长江一号6-402室

您的位置:首页—新闻资讯

“买菜算工伤” 法律的人性化,你知道吗?

    近年来,工伤赔偿成为劳资双方发生纠纷的重点领域,而对工伤认定中的“上下班途中”的内涵解读,更是人们产生认知歧义的争议焦点。最高法为职工在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,列举出包括探望父母、顺路买菜等日常行为在内的四种情形,不仅界定和拓宽了“上下班途中”的概念内涵,有助于规避司法实践中的认知歧义和裁量各异,更彰显出政府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人性化关怀,堪称法治进步和文明提升民生善举。

  尽管国家在制定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的决策过程中,不乏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情形的认定考量,但由于对“上下班途中”的概念界定过于狭窄,加之劳资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考量的不同解读,司法实践中的纠纷与纠结便不可避免。

  事实上,人们不可能一刻不停的连续劳作8小时,从走向岗位、补充能量和修复体力的“预备”角度解读,“上下班途中”应当被视为“工作”的延伸,将“途中”发生的意外认定为“工伤”并非牵强附会。再说,除了大块的“工余”时间和法定休息日,人们利用“上下班途中”顺便或者绕道“办点事”早已成生活习惯,比如买菜、接孩子、看父母等等。从节约时间、提升效率计,人们不可能先下班空手回家,再出门购物买菜。

  为彰显工伤认定的人性化,最高法此次司法解释紧扣“合理”这一关键词,包括“合理时间”、“合理路线”。也就是说,充分把握对“途中”时间与路线要求的“正当性”考量。比如,把早一点、晚一点、下班后再加班、选择错峰回家等诸多情形,都界定为合理时间区域;把顺便的买菜、接孩子、看父母等日常活动都视为合理路线,既不依上下班的“最短”距离,也不按用人单位划定的路径,而是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正当需求和实际需要,这无疑契合了“以人为本”和“实事求是”的基本原则。

相关资讯

信誉保证,最专业、最便捷的劳务派遣机构,他们选择康诚!

更多资讯

关于无锡市2017年度工伤保险待遇 2016无锡工伤保险费率下调的通知 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年内 劳务派遣也得缴纳公积金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 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及程序 无锡市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通知 无锡最低工资上涨到1630元 公积金异地贷款,连续缴存6个月即可 无锡市工伤保险条例问答-实用

Copyright (c)2015-2018 www.bai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ICP备案号:苏ICP备17060452号